尹錫悅的背水一戰:彈劾案結果難料,“內亂罪”恐難洗白
1月19日淩晨,首爾西部地方法院批準了對尹錫悅的拘留令,尹錫悅被正式關押到首爾拘留所,這使他一個多月來不斷刷新的有關現任總統的各種法律紀錄又增添了一筆。下一步,尹錫悅將在被限製人身自由的狀態下,同時麵對憲法法院的彈劾案審理和公調處、檢察機關的刑事調查,乃至被起訴受審。
法網愈收愈緊,不僅在野黨窮追猛打,執政黨也推出了“戒嚴特檢法案”,開始與尹錫悅切割,尹錫悅必然被追究法律責任已成社會共識。尹錫悅和他的律師團隊采取“極限拖延”戰術,窮盡一切可用手段遲滯司法程序進行,把法庭作為背水一戰的戰場,同時不斷通過社交媒體發聲,意圖集結民間支持力量,製造逆風翻盤的氣氛。不過這一切似乎為時已晚,尹錫悅的牢獄之災將在所難逃。
針對兩個法院尹錫悅有兩套策略
麵對公調處指控的“發動內亂、濫用職權”罪名,尹錫悅拒絕承認戒嚴違法,否認一切指控。關於戒嚴事件,尹錫悅從始至終堅稱他是行使總統固有權力,是正當的“統治行為”,不能視為內亂。
戒嚴是一切指控的起點,這個底線守不住將一敗塗地。因此無論在憲法法院的庭審辯論,還是麵對公調處的調查和法院拘留令的審查,尹錫悅的律師始終堅持戒嚴無罪的辯護原則。
對於憲法法院的審理,尹錫悅和律師團隊既采取拖延戰術,也表現出配合態度,把法庭作為背水一戰的戰場。尹錫悅最初的戰略是先集中精力應對彈劾案審理,再對付刑事調查指控,意圖把法庭作為“揭露不正當選舉”的舞台(編注:尹錫悅方麵稱,宣布戒嚴的主因是“國會議員選舉舞弊”),通過充分辯論,澄清戒嚴目的,實現形勢反轉。尹錫悅的團隊在準備應訴的同時,不斷利用訴訟程序與憲法法院討價還價,就法官缺額審理、庭審辯論日期安排、證人出庭安排等提出異議,甚至要求一名法官回避參與審理,向法院施加壓力,以此拖延審理時間,以拖待變。
對於公調處和地方法院的執法,尹錫悅堅持不認可、不配合的態度,塑造受害者形象爭取同情支持。尹錫悅一方堅持認為,公調處沒有內亂案件的調查權,首爾西部地方法院沒有案件管轄權,西部地方法院批準逮捕令以及公調處赴總統官邸執行逮捕令是非法和無效的。對於公調處的多次傳喚尹錫悅置之不理。尹錫悅被逮捕和拘留後,始終保持沉默,拒絕公調處的訊問。對於公調處和法院采取的所有措施,尹錫悅都“依法”提出異議申訴。擁有26年檢察官經曆的尹錫悅熟諳法律程序,充分利用法律賦予的防衛權,塑造自身遭迫害的形象,最大限度聚攏支持力量。
尹錫悅毫不掩飾對公調處的蔑視與他的親身經曆有關。公調處是文在寅政府推行檢察製度改革的產物,而尹錫悅正是因為檢察製度改革與文在寅反目,辭去檢察總長職務加入國民力量黨,最後出人意料地當選總統。尹錫悅上台後打著“清除積弊”的旗號對前任政府進行徹底清算,引起在野黨的激烈抗爭,這也成為促使尹錫悅發動戒嚴的緣由。
彈劾案變數多,結果難料
總統彈劾案重大敏感,彈劾事由的認定和法官的主觀判斷存在變數,彈劾結果仍難以預料。韓國憲法法院是獨立的司法機構,但與一般法院不同,憲法法院裁決的是對政府高級官員、法官的彈劾案件,以及解決國家機關之間的權限糾紛事項。
憲法法院裁決具有巨大社會影響,因此法官在作判決時極為慎重。雖然法律規定“法官不得加入政黨或從事政治活動”,但即使完全根據法律條文作解讀,也難免具有法官個人主觀認識的色彩,這也是針對同一案件法官會作出不同判斷的原因。
尹錫悅的彈劾案最終結局將如何?雖然目前各類民調結果中,讚成彈劾的人數始終多於反對人數,學界、法律界、主流媒體輿論也傾向於追究總統的戒嚴責任。但法官是針對起訴事實依據法律規定進行判斷,而非輿論呼聲。鑒於總統彈劾案情重大,法官對彈劾事由的審理更加嚴格。
在野黨第一次發起彈劾時,把尹錫悅的外交失策也列為彈劾事由,很快被撤掉。憲法法院受理彈劾案後,國會(起訴方)又撤掉了“內亂罪”的指控,都是因為考慮到法院審理時不僅可能不被采納,反而會影響判決結果。
盧武鉉彈劾案中,憲法法院認定盧武鉉有違反選舉法行為,但性質沒有嚴重到被罷免的地步,從而駁回了彈劾。對尹錫悅是否也會作出這樣的判決,至少法官對彈劾事由的認定還存在變數。目前憲法法院8名法官的出身背景也使出現變數存在可能。
朝野兩黨支持率翻轉,民心已變?
國民力量黨反對彈劾與力挺尹錫悅不能畫等號,為了政黨長遠利益,國民力量黨會適時與尹錫悅切割。尹錫悅發動12ⷳ戒嚴使本來就因“朝小野大”局麵而處於下風的國民力量黨更加陷入困境,尹錫悅已成為國民力量黨的負資產。國民力量黨反對彈劾,更主要是為了抵擋在野黨的攻勢,而非為了拯救事實上已經喪失總統地位的尹錫悅。
國民力量黨要擺脫“戒嚴黨”的形象,勢必要與尹錫悅做切割,推出“戒嚴特檢法案”便是這一目的。尹錫悅被拘留後,國民力量黨的主要人物開始討論“修憲改革”和“國民統合”問題,尹錫悅仿佛已成了過去式。
共同民主黨討伐尹錫悅用力過猛也使國民力量黨意外受益。由於共同民主黨先後彈劾尹錫悅和代總統韓德洙,加劇了政局混亂,引發民眾擔心,因阻止戒嚴而高漲的共同民主黨支持率迅速下降。據蓋洛普公司1月17日發布的民調結果,國民力量黨的支持率已經反超共同民主黨。1月20日民調機構“真實計量器”也發布了同樣的結果。
雖然這一結果更多反映了民眾對共同民主黨的擔心,不能簡單視為對國民力量黨的支持。但也表明韓國政局充滿變數,許多微妙因素都可以引發局勢的波動。今後國民力量黨為保住優勢,對待尹錫悅的彈劾和司法處理問題會更加慎重。
塑造“受害者”形象博同情適得其反
尹錫悅意圖利用社交媒體製造支持聲勢,但支持者的行動日趨激烈反而帶來副作用。從尹錫悅被彈劾停職之日起,反對彈劾、支持尹錫悅的人群就開始在首爾街頭聚集,從市中心光化門廣場,到憲法法院、總統官邸、公調處、首爾拘留所,一直到19日淩晨,發生尹錫悅的支持者衝入首爾西部地方法院打砸的惡性事件。
在被調查過程中,尹錫悅多次通過社交媒體發聲,否定公調處和法院的執法,塑造自己是受害者的形象,意圖爭取更多的支持力量。但支持者的暴力行動日益升級反而對尹錫悅不利,尹錫悅藐視法律、煽動內亂的罪名更加被坐實。
尹錫悅被拘留其實在意料之中。公調處指控尹錫悅的罪名是“內亂頭目”和“濫用職權”。目前,由其他部門調查的參與戒嚴事件的10人已經被拘留並起訴,其中包括前國防部長金龍顯以及5名將軍、2名警察廳長。從犯均已到案,主犯不可能漏網。
尹錫悅堅持拒絕接受公調處的調查,但卻出席了1月18日首爾西部地方法院進行的拘留令審查,這反映了尹錫悅更願在法庭上見高下的心理。下一步檢察機關將對尹錫悅提出起訴。尹錫悅把法庭作為背水一戰的戰場,意圖通過法庭辯論洗清自己的罪名。不過從目前韓國社會氛圍來看,他的目的將難以達到。
(徐誌堅,天津外國語大學國別和區域研究院兼職研究員)
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徐誌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