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成員國有哪些】-2021年g20國家名單

 行业资讯     |      2025-07-05

美國《外交》雜誌網站近期發表了一篇題為“反對新型大國同盟之理由”的文章,其中提到了當今全球政治一片混亂,人們在找不到答案的時候,就想要從曆史中探尋新的線索,但是曆史提供的線索和教訓是否能夠有效應對如今全球地緣政治的新挑戰,還不得而知。

不過為了應對全球挑戰,G20作為一個全球性質的非正式會談組織,成立的核心目的就在於國際社會聯合起來齊心協力共同應對世界危機,推動全球治理從“西方治理”向“西方和非西方共同治理”轉變。

依據以往的慣例,今年十月份會在意大利召開2021年的G20峰會,為了商議如何應對全球挑戰,近期,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主導之下先進行了在意大利馬泰拉舉行的G20的外長會議。作為輪值主席國,意大利外交長迪馬約配合布林肯共同召開此次峰會,以及G20峰會前夕的外長會議。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會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積極參與了牽頭組織工作,然而中俄兩國紛紛表示外長將不會親自到場參加會議,將以網絡會議的方式進行,除此之外,歐洲等國家也將會有大動作,美國的盟友計劃何以為繼呢?

一、中俄缺席G20外長會議:“布林肯很失落”

日前,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積極牽頭組織之下,G20峰會的外長會議在意大利的馬泰拉召開,除了中俄之外,所有國家的外長係數到場,而中俄外長則是通過視頻會議進行。

在此之前,中俄兩國首腦通過視頻進行了會談,並且發表了聯合聲明,確認了《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將會繼續延期,這意味著中俄兩國將會繼續深化兩國全麵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然而對於美國來說,目前國內的戰略專家們最為擔憂的就是中俄兩國建立起來的日益深化的盟友關係,盡管中俄兩國並沒有建立起真正的聯盟關係,但這種“上不封頂”的合作模式,顯示了中俄兩國雖然不是聯盟但勝似聯盟的關係。

美國《國會山報》曾經公開發文表示,“如今中俄之間的關係正在全麵加強,而美國在全球的盟友關係還在持續萎縮”。

美國國內的戰略家們也普遍認為,無論是中國還是俄羅斯,其單個國家都具備挑戰美國霸主地位的潛力,更糟糕的問題是,中俄強強聯合之後對於美國建立的全球秩序和領導霸權地位構成了嚴峻的威脅。

由此也不難猜測,美國目前最關鍵的任務就是分化中俄之間的聯盟,此前美國政府首腦為了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高層會談。白宮前前後後邀請了普京至少三次,將近兩個月的時間才促成了這次會議,並且此間還有邀請俄羅斯參加G7峰會的提議,不難看出美國的真實意圖所在

而中國目前被視為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G20會議本質上其實就是G2峰會,那麽中國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直接宣布不參與,無論美國打什麽算盤,都大可不必。麵對中俄的戰略協調和合作持續升溫的友好形勢,而美國則與其盟友們正離心離德,各行其是。

因此正在歐洲周旋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十分希望能夠借助此次在意大利召開的G20外長峰會,一方麵團結西方盟友們,重新鞏固美國的盟友外交,另一方麵是要與中俄外長舉行麵對麵的會晤,然而美國期待的人似乎一個都沒有來。

中俄的缺席,讓G20的外長會議失去了很多“關注度”,並且中俄此次缺席的還是美國國務卿主導的外長會議,相當於間接拒絕了美國的會談邀請,自然會讓美國心裏不舒服,但這一切隻能說是美國自食其果。

中俄兩國在與美國的交往中,曾經也是給予了美國十足的信任的,但雙方之間的信任幾乎都在美國優先主義的利益導向之下破產了。

中國多次接受了美國肆意發行貨幣產生的債務危機,但美國在度過經濟危機之後,轉頭就拋售回流,甚至妄圖在亞洲地區引爆經濟危機,在事關中國重大核心利益的各種國際國內事務中的幹預和反對立場就更不用提了,美國所作所為幾乎沒有誠信可言。

實際上,俄羅斯也曾經信任過美國,此前G7集團實際上是包括俄羅斯在內的G8集團,然而美國聯合一些歐洲國家,在維持美俄友好關係表麵的基礎上,趁機加速了北約的擴張,並製造了烏克蘭危機威脅俄羅斯國家安全。

在俄羅斯成功收複了克裏米亞之後,美國很快就將俄羅斯從G7集團中剔除出去,美國此舉讓俄羅斯徹底清醒,西方世界永遠不會停止對俄羅斯的絞殺。

因此,中俄聯合起來強硬的對待來自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的威脅和挑戰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畢竟美國從一開始會晤的目的就在於如何團結美國在西方甚至全球盟友,商議如何應對中俄威脅,而不是為美國與中俄會晤創造友好的談判條件,即便到場也商議不出什麽有效的結果。

二、歐洲的反應:美國的“多邊主義”是真正的多邊主義嗎?

從特朗普就任時期美國的一係列“美國優先”的政策和行為來看,美國一開始就堅定不移地在貫徹“單邊主義”,而這成為美國和歐盟在外交政策上始終難以達成一致的敏感問題,也導致美國和歐盟的原本親密的盟友關係漸行漸遠。

而在此次外長會議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則宣布美國“支持有效和負責任的多邊機製”,表示了美國支持多邊主義的態度,顯然是為了挽回和鞏固與歐盟之間的關係,但美國所謂的多邊主義應該如何解讀呢?

對此,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專家分析表示,如何區別真正的多邊主義,實際上有兩個十分明顯的標準,一個是看“開放”還是“排外”,真正的多邊主義不應該將任何一個願意參與到合作中的國家和成員排除出去。

另一個是“共贏”的結果,多邊主義導向驅動之下的成員合作的最終結果應當是多方共贏的,而不能是隻有一個國家或者少數國家獲利。

需要提到的是,在此次G20外長會議上,疫情是一個最優先的議題,全球各個國家如何應對人類共同的挑戰是最急切的問題,並且G20最初成立的出發點就是為了建設“多邊主義”。

G7和G20最鮮明的對比就是G7原本是世界上最發達的七大經濟體組成的,為了解決世界經濟發展問題的全球性組織。

然而隨著全球化經濟的深入發展,G7組織逐漸發現,在涉及到全球性的經濟發展問題時,僅僅依靠發達國際無法解決,需要像中國這樣的新型經濟體參與進來,於是有了現在的G20。

有專家從美國此次在G20外長會議前夕的各種行為表現推測認為,布林肯強調的所謂“有效的多邊主義”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多邊主義,而是一種“集團式的多邊主義”。布林肯在外長會議召開之前,在一個月內曾經兩次到訪歐洲,可見美國對於此次會議十分重視。

此前,在訪問羅馬時公開表示,美國對於其他國家發展與中國的友好關係表示尊重,並不要求任何國家在中美兩國之間選邊站。

但與此同時又希望歐洲盟友在處理中國問題的時候能夠與美國保持團結一致。可見美國所謂的多邊主義並不是開放的,而是有條件的,集中在少數集體的“多數暴政”。

除此之外,此次G20外長會議結束之後,與會各方通過了《馬泰拉宣言》,但其內容主要關注國際社會建設一個具有包容性和韌性的糧食係統,保證全球所有人獲得營養。對於全球共同抗擊疫情、國際貿易以及全球氣候變化等議題,並沒有給予過多的關注。

因此,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G20已經完全背離了最初多邊主義的初心,即便所有成員國都承認“多邊主義”的機製和戰略導向,但在一些敏感領域的議題上,仍舊難以達成共識。

可以想見,在這樣的前提之下,美國和歐盟之間的關係難以回到最初的親密狀態,單邊主義和多邊主義之間的矛盾短期內無法調和,美國無法放棄追求美國核心利益的主張,歐盟為了維持自身的長遠發展也無法放棄多邊主義傾向。

基於以上分析,中俄兩國已經缺席,美國與歐盟在“單邊主義VS多邊主義”的議題上難以達成一致,美國寄予厚望的G20峰會似乎已經“名存實亡”了。

三、歐洲鬧騰,德法憤慨:與美國劃清界限

在歐洲的一些國家中,大多數國家都選擇繼續跟隨美國的戰略導向,在對抗中國的問題上與美國站在統一戰線上。

這一點從近期中歐耗時將近十年之久的貿易協定僅僅因為美國的一次挑撥就此宣告破產,就可以看出,外界對於中歐關係在美國的攪局之下很有可能會走下坡路宣告了擔憂。

對於歐盟,需要主義的是,歐盟的議會中存在一票否決製,也就是說隻要有一個國家表示反對,中歐貿易協定就無法存續,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中歐貿易協定雖然終結,但並非完全沒有恢複的可能性。

就在美國宣布要全麵對抗中國的時候,作為歐盟領頭羊的德國和法國,率先與中國進行了名義上為氣候議題的峰會會談,此次德國和法國主動與中國進行的會晤,雖然名義上是商談氣候問題,但肯定也涉及到其他領域的問題。

德國和法國此舉一方麵是在向中國示好,畢竟歐洲一些國家在經曆了美國優先主義政策導向之下,對於美國已經沒有信任可言了,並且歐洲已經不期望美國能夠為他們提供什麽利益了,畢竟中國才是歐盟一直以來最大的貿易國。

中歐貿易才是在疫情衝擊之下給予經濟遭遇困境的歐洲帶來切實利益的根源,美國能夠提供的除了所謂的“需要你的時候拉攏你和我站在一起”的革命口號,以及冷戰結束之後僅存的資本主義國家世界主導世界秩序的意識形態之外,已經一無所有了。

另一方麵,英國脫歐之後,德國和法國作為歐盟的領頭羊,國家和組織之間仍舊存在共同發展壯大的需求,至少在短期內,德法兩國和歐盟組織之間的利益是共存且共通的。

德法兩國此舉雖然是以獨立國家名義進行的,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著歐盟的選擇,此次德法在美國公開宣布對抗中國之後,仍舊沒有終結與中國的溝通,已經是在直麵和挑戰來自美國白宮的權威,至少在國際社會上公開表明了德法以及歐盟的立場。

歐盟從一開始就表明不會在中美兩國之間做出選擇,並且在事關歐洲發展的核心利益問題上,更加不會對美國言聽計從,被美國牽著鼻子走,歐盟所有的行動和政策製定都是以歐盟利益為導向的。

不得不說,德法此舉實際上十分明智,既保留了與中國談判的餘地,在某種程度上從原本依附美國的盟友關係一躍成為需要美國拉攏和討好的所謂“中立國”,至少美國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樣對歐盟國家頤指氣使,“揮之即來,呼之即去”了。

除此之外,英國脫離歐盟之後,歐盟的發展唯有依靠多邊主義向全球擴展合作勢力維持,對於中歐貿易協定的終結,盡管雙方都十分惋惜,但對於歐盟來說,這種大規模的合作協定的簽訂,將會成為未來歐盟發展最有力的支撐來源,歐盟不會放棄自己的利益來跟隨美國這種不確定的戰略傾向。

綜上所述,美國期望在G20峰會中得到的利益和結果似乎一個都達不到滿意值,長此以往,G20已經玩不轉了。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