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工地成新冠肺炎疫情傳播破防點
警惕工地成新冠肺炎疫情傳播破防點 时间:2025-07-05 05:21:56
中建三局沌口片區六村綜合改造項目還建工程1#、2#地塊項目(以下簡稱中建三局沌口六村還建項目)工地是湖北武漢本輪輸入性疫情的源頭,與江蘇淮安某旅遊團關聯。
8月5日晚,在湖北省武漢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武漢市衛健委副主任彭厚鵬公布了這一消息。
根據此前公布的信息,截至8月5日19時,武漢發現的15例確診病例、20例無症狀感染者均與中建三局沌口六村還建項目工地相關。8月4日、5日,湖北荊門高新區ⷦ刀區先後發現3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均為中建三局沌口六村還建項目工地工作人員,係江蘇淮安旅行團關聯病例。
這意味著,目前湖北已有38個病例與中建三局沌口六村還建項目工地有關。
受訪專家呼籲,要警惕工地等人員密集場所成為疫情傳播破防點,全力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嚴格落實“四方責任”(指屬地、部門、單位、個人的責任),將疫情輸入後的傳播風險降至最低。
入職4天後確診
本輪疫情,仍在擴散。這次破防的是已經400多天沒有過本土確診病例的武漢。
武漢這次疫情的來源,要追蹤到7月27日曾在荊州高鐵站停留的江蘇淮安某企業組織的旅遊團。該旅遊團從張家界遊玩結束後經荊州高鐵站返程。7月28日,該旅遊團發現陽性感染者。
由此,荊州高鐵站成為重點排查區域。武漢本輪疫情的首例確診病例就是在這輪排查中發現的。
8月1日晚,武漢經開區在排查中發現,在中建三局沌口六村還建項目工地上班的唐某曾於7月27日17時11分乘坐動車D5816從荊州到武漢,在荊州高鐵站候車時與該旅遊團的活動軌跡存在交集。
8月2日上午,唐某核酸檢測結果顯示為陽性。官方通報稱,該病例的樣本基因測序結果顯示為新冠病毒德爾塔型,且與江蘇本輪本土疫情毒株高度同源。綜合流行病學調查和基因測序結果,可以確認該病例是江蘇淮安某旅遊團感染者的關聯病例。
按照官方公布的唐某活動軌跡,他於7月27日18時43分到達武漢,乘坐地鐵2號線到達光穀廣場,打車到位於洪山區南湖大道的政院小區並留宿一晚;7月28日,打車到武漢工程大學東區公寓,後又打車到江岸區江漢一路一螺螄粉店進餐,再乘坐地鐵6號線到江城大道站下車,之後轉乘公交於17時7分到達武漢經開區萬家湖社區附近中建三局工地。
《法治日報》記者了解到,7月28日新入職中建三局沌口六村還建項目工地工作前,唐某一直不在武漢。
8月4日晚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武漢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晏冠亮透露,發現唐某情況後,該區疾控中心、區住建局立即對工地現場進行管控,人員不出不進,安排消殺隊伍按照終末消毒標準對工地生活區、公共區、食堂、衛生間、宿舍樓棟進行消殺,並連夜將該工地1000餘名工作人員作為密接者全部集中隔離,開展流調、核酸檢測。
失守的建築工地
中建三局沌口六村還建項目工地,位於武漢經開區萬家湖路,占地麵積約270畝,建築麵積約80萬平方米,常駐工地施工人員1800餘人。
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該項目工地有宿舍樓22棟,共440間,集中住宿1118人,首發病人唐某居住在7-204房間,4人與其同屋居住(均檢測為陽性)。
8月3日,《法治日報》記者探訪過位於萬家湖社區C區附近的中建三局沌口六村還建項目工地。項目部大門與萬家湖社區C區進出口同處一條路,地圖顯示兩者直線距離250米。項目部大門一側設有請出示健康碼的提示和帳篷,但帳篷內無人值守。
《法治日報》記者在現場看到,中建三局沌口六村還建項目的項目部內有活動板房,部分衣物晾曬在外。一活動板房外,吃剩的米粉等生活垃圾散落一地。活動板房內,4張上下鋪高低床上空無一人,地上散落著拖鞋、繩索等物品。
一張A4紙打印的《公告》張貼在中建三局沌口六村還建項目的項目部一推拉門上。《公告》稱,因疫情防控要求,中建三局沌口六村還建項目全員必須重新核酸檢測。
《公告》要求,2021年7月27日後,未重新核酸檢測人員,請速電話聯係有關人員安排檢測。
《法治日報》記者在現場未看到工人施工,宿舍區也未能碰到工人。
8月5日晚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彭厚鵬指出,中建三局沌口六村還建項目“工地人員密集、食宿集中,容易產生聚集性感染”;該工地現場1232名工作人員已全部作為密接者集中隔離,開展流調和核酸檢測。
“對活動軌跡與該工地有過交集、有過業務往來的相關人員,仍在開展深入排查。”彭厚鵬透露。
減少防控薄弱點
入職前,唐某是否提供了核酸檢測證明?其在被發現核酸檢測陽性前是否有異常症狀?工地方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方麵采取了哪些措施?工地方在本輪疫情中是否存在漏報瞞報情況?
為了解上述情況,《法治日報》記者聯係中國建築第三工程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張穎,其回應稱“一切以政府通報為準”。
8月5日0時57分,“武漢發布”微信公眾號推送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2021年第2號)。
通告稱,請於2021年7月28日17時至8月2日24時期間到過中建三局沌口六村還建項目工地或與該工地員工有過接觸的人員,或收到“您可能到過武漢經開區沌口街道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所在區域”短信提示的人員,於8月5日前務必到所在社區或單位報告,配合做好健康管理工作。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湖北省疾控中心應急辦主任邢學森認為,武漢本輪疫情再次提醒我們,人群聚集的工地等場所是新冠病毒傳播擴散的重要場所,要全麵做好人群密集場所的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嚴格落實“四方責任”,將疫情輸入後的傳播風險降至最低,切實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石超明認為,武漢本輪疫情發生有偶然性,均為江蘇淮安確診病例的關聯病例,但從另一個方麵也顯示出工地等人員密集場所存在防控薄弱環節,特別是在工人集體宿舍、工地食堂等管理方麵存在短板。
有不願具名的專家指出,很多建築工地存在分包、轉包等行為,務工人員流動性強、與公司之間常是鬆散的勞動關係,管理上可能會存在“空白點”,容易成為疫情常態化防控的破防點。
截至8月4日24時,武漢市累計對63個小區、11個工地實行封閉管理,實行人員“隻進不出”,嚴格限製人員流動,迅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篩查陽性病例、排查無症狀感染者。
石超明建議,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地方政府部門要加強對工地等可能存在疫情防控薄弱環節場所的督導檢查;企業、單位等也應加強內部人員的管理,特別是加強對有可能會產生集聚場所的管理;同時,要把好外防輸入的第一道關口,對機場等高度敏感場所加強管理,這是最小成本、最高效率的防控策略。
來源: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