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管道受損泄漏,不僅讓歐洲民眾對今年冬季集體供暖徹底沒了指望,不斷往外奔湧冒泡的天然氣,也引發了人們對其潛在環境影響的擔憂。
據媒體報道,近期的北溪管道泄露,或將造成史上最大規模溫室氣體排放。
衛星分析顯示,鋪設在波羅的海的北溪天然氣管線近期爆炸,引發了巨大的甲烷羽流(methane plume)。甲烷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一種影響強大的溫室氣體,其短期升溫潛力是二氧化碳的80倍。
丹麥政府估計,到周日管道內的氣體將耗盡,按照最嚴重情況估算,泄漏天然氣可能多達7.78億立方米。
美國斯坦福大學環境科學家Rob Jackson和佛羅裏達州退休化學海洋學家David Hastings說,假如丹麥政府“最壞估算”成真,相當於釋放大約50萬噸甲烷,是美國阿利索峽穀天然氣井2016年發生泄漏時甲烷釋放量的5倍,後者是美國迄今最嚴重的甲烷泄漏事故。
美國環保協會化學工程師Andrew Baxter認為丹麥政府的估算可能過高,他的估算較為保守,但仍是阿利索峽穀甲烷泄漏規模的兩倍多。Baxter表示,無論哪種估算,“共同點是,(泄漏)將對氣候造成災難性影響”。
丹麥能源機構負責人Kristoffer B㶴tzauw表示,“北溪-1”和“北溪-2”的三處泄漏所產生的排放量約相當於丹麥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的32%。丹麥202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4500萬噸。
亞利桑那州行星研究所的高級科學家Jeffrey Kargel稱此次泄漏“令人不安”,他說:
“這是一次真正的諷刺,如果是故意的,那就是一種環境犯罪。”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歡迎下載APP查看更多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