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為什麽,我一向對印度這個國家都無多大好感,但對印度詩人泰戈爾的作品卻很著迷,尤其是他的詩歌。在此就淺談一下泰戈爾。
泰戈爾(1861一1941)是一位印度著名的詩人、文學家、藝術家和哲學家。
泰戈爾是個天才!
8歲開始寫詩。
12歲寫劇本。
14歲發表第一篇愛國詩《獻給印度教徒廟會》。
15歲發表了第一首長詩《野花》。
17歲發表了敘事詩《詩人的故事》。
19歲(即1880年)成為職業作家。
泰戈爾的一生是在印度處於英國殖民統治的年代中度過的。祖國的淪亡、民族的屈辱、殖民地人民的悲慘生活,都影響他一生的創作。他雖然出身於富貴家庭,但他是愛憎分明的,創作思想是明確的,始終跟上時代步伐。
很多人認識泰戈爾,可能都是緣於他那首愛情詩《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世界上最遠的距離》這首詩收錄在泰戈爾的詩集《飛鳥集》當中。它簡直就是泰戈爾創作生涯當中最經典的一首愛情詩。
中文版《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摘錄如下: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生與死的距離
而是我站在你麵前
你不知道我愛你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我站在你麵前
你不知道我愛你
而是愛到癡迷
卻不能說我愛你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我不能說我愛你
而是想你痛徹心脾
卻隻能深埋在心底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我不能說我想你
而是彼此相愛
卻不能夠在一起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彼此相愛
卻不能夠在一起
而是明知道真愛無敵
卻裝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樹與樹的距離
而是同根生長的樹枝
卻無法在風中相依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樹枝無法相依
而是相互了望的星星
卻沒有交匯的軌跡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星星之間的軌跡
而是縱然軌跡交匯
卻在轉瞬間無處尋覓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瞬間便無處尋覓
而是尚未相遇
便注定無法相聚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是魚與飛鳥的距離
一個在天,一個卻深潛海底
泰戈爾在60餘年的創作生涯中,男女間純真的愛情,母子間溫馨的親情,人與自然間微妙的感情是他作品的三大主題。泰戈爾繼承了古典和民間文學的優秀傳統,吸收了歐洲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文學的豐富營養,在創作上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取得了輝煌成就,成為一代文化巨人。
泰戈爾在191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其獲獎作品是詩集《吉檀迦利》。獲獎理由是:“由於他那至為敏銳、清新與優美的詩,這詩出之於高超的技巧,並由於他自己用英文表達出來,使他那充滿詩意的思想業已成為西方文學的一部分。”
在泰戈爾60餘年的創作生涯中,男女間純真的愛情,母子間溫馨的親情,人與自然間微妙的感情是他作品的三大主題。另外,泰戈爾繼承了古典和民間文學的優秀傳統,吸收了歐洲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文學的豐富營養,在創作上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成為一代文化巨人。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责任编辑:荃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