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更新消息 想給高薪給不出去,人才供需困境何解?
- 编辑:傷風敗俗網 - 67今日更新消息 想給高薪給不出去,人才供需困境何解?
以現有人力資源水平和人才結構難以滿足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需求。
“想給高薪都給不出去。”
8月3日下午,在德勤光穀20強企業家閉門交流沙龍上,麵對吸納優秀營銷人才困境,武漢美格科技總經理蔡雙雙發出了感慨。
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應屆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1076萬,同比增加167萬。然與之相對的卻是,武漢不少企業直呼“招人難,留住人也難”。
德勤武漢辦公室主管合夥人範宏彬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分析,究其原因,是在於人才供給端和需求端的不匹配。人才供需不匹配,存在結構性矛盾,“企業需要有經驗、有實踐能力的一批人,但大學生普遍社會工作經驗不足,需要多加鍛煉”,以現有人力資源水平和人才結構難以滿足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需求。
給不出的高薪
隨著中部地區疫情防控形勢趨於平穩,國際、國內人才回流武漢趨勢明顯,2021年武漢新增常住人口120.12萬人,在全國位居第一。
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人才回流促使武漢迎來經濟發展新機遇。根據智聯招聘和澤平宏觀在今年5月聯合發布的《2021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強》,武漢在全國100強城市中排名第9位,較去年上升兩位。
睿健醫藥創始人魏君正是一位歸國留漢創業的醫學博士。她介紹,武漢雖然並非生物醫藥產業集中發展區域,但隨著人才回流武漢,公司團隊自去年底至今年上半年初,迎來了大量北京、上海、蘇州等地的回流人才,目前團隊中博士比例已占到1/8。但同時,魏君也坦言,“在武漢本地招人有點困難”。
事實上,武漢市不少企業都麵臨人才匱乏問題。飛恩公司總經理王小平稱,公司管理人才梯隊明顯不符合公司業務拓展增速,“公司麵臨很好的發展機會,卻不知道怎樣解決管理人才匱乏的問題”。
不同於上述公司麵臨管理人才匱乏困境,蔡雙雙則麵臨銷售人才匱乏的狀況。“錢可以給,但人不好找,想給高薪都給不出去。”麵對該現狀,蔡雙雙稱公司試圖采用“合夥人模式”解決這一問題,其可行性仍待考察,但無論何種模式,人才不足困境仍亟待解決。
除了管理、銷售等商科人才之外,作為高新技術企業雲集的中國光穀,在高科技創新人才方麵則有更廣闊的需求。就在前不久,武漢東湖高新區發布“招才令”,80餘個崗位來自光穀激光、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數字經濟、創新藥等五個特色產業,絕大多數崗位麵向科技創新人才,這些崗位的年薪大多超過100萬元。
留住人才更難
“人招進來,好不容易培養起來,過兩年又走了。”不少企業麵臨人才培養周期長、成本高,但對於員工培養成才後又留不住人的現象難以自我紓困。
對此,四方光電董事長熊友輝認為,留住人才更直接的、更具有競爭力的方式還是薪資水平的提高,但薪資水平的提高往往需要相應的戰略支撐。
範宏彬也強調,要切實了解人才的真實需求,提高薪酬待遇及水平。“當然,收入提高隻是一方麵,但錢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事實上,當代青年人就業擇業時提出了薪資以外的更多期待。範宏彬坦言,要給員工好的工作願景,包括工資增長預期和良好的社會地位預期等,還要為員工提供優良的居住環境,重視與其一同工作的合作夥伴……從不同路徑把人才固定下來。
對於高成長企業所麵臨的人才供需困境,範宏彬建議企業“校招”和“社招”兩頭抓。一方麵企業通過“校招”從零開始培養年輕人,以定製化技能來匹配公司需求,采用不同路徑“想方設法”培養人才、留住人才,讓人才融入企業環境;另一方麵依靠“社招”,招聘富有工作經驗,能更好滿足公司需求的人才。
文章轉載自:新浪新聞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