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龜龍麟鳳網
2019年4月26日是詩人汪國真先生逝世4周年紀念日。他的離去,引來無數人追憶。有人說:“我們在紀念汪國真更是在紀念我們的青春。”今天讓我們重溫他最著名的12首代表作。
汪國真,1956年6月22日生於北京,中學畢業後進入北京第三光學儀器廠當工人,1982年畢業於暨南大學中文係。在學校時,喜讀寫詩歌,1985年起將業餘時間集中於詩歌創作,期間一首打油詩《學校一天》刊登在中國青年報上。畢業後,分配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後任《中國文藝年鑒》編輯部副主任。1990年開始,汪國真擔任《遼寧青年》《中國青年》《女友》的專欄撰稿人,1990年開始出版詩集,第一部詩集為《年輕的潮》,曾經在1990年代掀起“汪國真熱”。2015年4月26日淩晨2點10分,汪國真去世,享年59歲。
1971年,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
初中畢業後,汪國真就進了工廠工作
當了一名銑床工人,這時他才15歲
在他的記憶裏,在工廠裏
讓他感到最痛苦的事就是上夜班
這對於年輕的他來說實在難以忍受
但盡管在工廠裏的日子不好受
汪國真卻從未忘記讀書
空閑時間,其他工人三五成群的在打撲克
汪國真卻捧著書本在閱讀
世界那麽大,有趣的事情那麽多
汪國真不希望被工廠絆住雙腳和未來
嫁給幸福
有一個未來的目標
總能讓我們歡欣鼓舞
就像飛向火光的灰蛾
甘願做烈焰的俘虜
擺動著的是你不停的腳步
飛旋著的是你美麗的流蘇
在一往情深的日子裏
誰能說得清
什麽是甜 什麽是苦
隻知道 確定了就義無返顧
要輸就輸給追求
要嫁就嫁給幸福
1977年高考恢複後
他知道,改變自己命運的時候到了
汪國真長期的閱讀習慣
給他積累了不少文學底子
在第二年他就考上了暨南大學中文係
他從銑床工人華麗轉身
變成暨南大學中文係的一名學生
從此開始了全新的人生
隻要明天還在
隻要春天還在
我就不會悲哀
縱使黑夜吞噬了一切
太陽還可以重新回來
隻要生命還在
我就不會悲哀
縱使陷身茫茫沙漠
還有希望的綠洲存在
隻要明天還在
我就不會悲哀
冬雪終會慢慢融化
春雷定將滾滾而來
1986年,已進入而立之年的汪國真
捧著寫滿了詩歌的本子
從一家編輯部跑到另一家編輯部
無一例外,得到的都是拒絕
那時的他,事業不成功
感情亦沒有著落
麵對一篇篇被退回的詩稿
他寫下了一首詩
用來鼓舞自己
這便是後來紅遍大江南北的《熱愛生命》
熱愛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
既然選擇了遠方
便隻顧風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贏得愛情
既然鍾情於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誠
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
既然目標是地平線
留給世界的隻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
隻要熱愛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汪國真1991年參加央視主持人大賽
是 否
是否,你已把我遺忘
不然為何,杳無音信,天各一方
是否,你已把我珍藏
不然為何,微笑總在裝飾我的夢
留下綺麗的幻想
是否,我們有緣
隻是源頭水尾
難以相見
是否,我們無緣
歲月留給我的將是
愁緒縈懷,寸斷肝腸
汪國真的詩風
同當時盛行的朦朧詩大相徑庭
朦朧詩,強調詩人的自我意識
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構築朦朧感
而汪國真的詩,卻意象簡單
情感表露直白而真摯
字裏行間有一種向上的力量,催人奮進
這一特點,成為他詩歌最大的魅力
也成為日後詩歌界對其輕視的緣由
隻要彼此愛過一次
如果不曾相逢,
也許,心緒永遠不會沉重,
如果真的失之交臂,
恐怕一生也不得輕鬆。
一個眼神,
便足以讓心海,掠過颶風,
在貧瘠的土地上,
更深地懂得風景。
一次遠行,
便足以憔悴了一顆,羸弱的心,
每望一眼秋水微瀾,
便恨不得,淚水盈盈。
死怎能不,從容不迫,
愛又怎能,無動於衷,
隻要彼此愛過一次,
就是無憾的人生。
也 許
也許,永遠沒有那一天
前程如朝霞般絢爛
也許,永遠沒有那一天
成功如燈火般輝煌
也許,隻能是這樣
攀援卻達不到峰頂
也許,隻能是這樣
奔流卻掀不起波浪
也許,我們能給予你的
隻有一顆
飽經滄桑的心
和滿臉風霜
他曾自稱他的創作得益於四個人:
李商隱、李清照、普希金、狄金森
他追求普希金的抒情、狄金森的凝煉
李商隱的警策、李清照的清麗
假如你不夠快樂
假如你不夠快樂
也不要把眉頭深鎖
人生本來短暫
為什麽 還要栽培苦澀
打開塵封的門窗
讓陽光雨露灑遍每個角落
走向生命的原野
讓風兒熨平前額
博大可以稀釋憂愁
深色能夠覆蓋淺色
當時北京的一位中學女教師在上課時
發現她的學生不認真聽講
爭相抄寫一個名叫汪國真的人寫的詩
她回家後就跟老公抱怨起了這件事
而她老公恰好是北京學苑出版社的編輯
聽完之後,敏銳地捕捉到商機
在經過一番市場調查後,找到了汪國真
跨越自己
我們可以欺騙別人
卻無法欺騙自己
當我們走向枝繁葉茂的五月
青春就不再是一個謎
向上的路
總是坎坷又崎嶇
要永遠保持最初的浪漫
真是不容易
有人悲哀
有人欣喜
當我們跨越了一座高山
也就跨越了一個真實的自己
他對汪國真說:
“如果你願意把你的詩集交給學苑出版社
我們可以給你三個優厚的條件。”
汪國真問:“什麽條件呢?”
“第一,最高的報酬
第二,最快的速度
第三,最好的裝幀。”
對於汪國真來說
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的事
於是他二話沒說就答應了
一個月後,《年輕的潮》出版
感 謝
讓我怎樣感謝你
當我走向你的時候
我原想收獲一縷春風
你卻給了我整個春天
讓我怎樣感謝你
當我走向你的時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卻給了我整個海洋
讓我怎樣感謝你
當我走向你的時候
我原想擷取一枚紅葉
你卻給了我整個楓林
讓我怎樣感謝你
當我走向你的時候
我原想親吻一朵雪花
你卻給了我銀色的世界
令汪國真也沒想到的是
這本詩集竟然火到狂賣60萬冊
詩集一上市便被讀者瘋搶一空
出版社不得不加印五次
一個上午就賣出了4000冊
這本詩集便被評為“十大暢銷書之一”
並迅速地在全國引起一股“汪國真熱”
這一年甚至被中國出版社稱為“汪國真年”
我不期望回報
給予你了
我便不期望回報
如果付出
就是為了有一天索取
那麽,我將變得多麽渺小
如果,你是湖水
我樂意是堤岸環繞
如果,你是山嶺
我樂意是裝點你姿容的青草
人,不一定能使自己偉大
但一定可以
使自己崇高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
年輕人三個最時髦的行為就是:
學許國璋英語、練龐中華字帖、讀汪國真的詩
九十年代初的年輕人剛好趕上改革開放
充滿青春的懵懂、激情與衝動
而青春、勵誌和溫情
正是汪國真詩歌最重要的特征
他詩裏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恰如其分地反映了那個年代的精神風貌
一下子就抓住了年輕人的心
但是,我更樂意
為什麽要別人承認我
隻要路沒有錯
名利從來是鮮花
也是枷鎖
無論什麽成為結局
總難免興味索然
流動的過程中
有一種永恒的快樂
盡管,我有時也祈求
有一個讓生命輝煌的時刻
但是,我更樂意
讓心靈寧靜而淡泊
我知道
歡樂是人生的驛站
痛苦是生命的航程
受到讀者的喜愛與追捧的同時
質疑與非議也隨之而來
在批評者眼裏汪國真的詩膚淺庸俗:
“汪國真的詩歌,
隻是把千百年來各種不入流的至理名言
用押韻分行的表現形式進行堆砌
作品中缺少了詩人對世界的獨特感悟
更缺少詩歌應有的基本技巧”
學會等待
不要因為一次的失敗就打不起精神,
每個成功的人背後都有苦衷。
你看即便像太陽那樣輝煌,
有時也被浮雲遮住了光陰。
你的才華不會永遠被埋沒,
除非你自己想把前途葬送。
你要學會等待和安排自己,
成功其實不需要太多酒精。
要當英雄不妨先當狗熊,
怕隻怕對什麽都無動於衷。
河上沒有橋還可以等待結冰,
走過漫長的黑夜便是黎明。
但汪國真 相信
自古以來得以傳播與流傳的詩歌
都有這三個特點:
通俗易懂、能引起共鳴、經得起品味
麵對這些質疑與非議,汪國真說:
“所有個人的批評都是主觀的
而時間就是客觀最好的標準
所有評論在時間麵前都顯得蒼白沒有力量。”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